作者: 王方然
[ 截至4月末,浙江省各类产业园区7178个,占全国近9%;其中,省级及以上经开区、高新区147个,占全国5.23%。 ]
“淘宝的第一笔订单就是在这里产生的。”杭州市翠苑街道党工委委员李霞介绍,在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翠苑街道上,聚集着66个重点楼宇、10000多个企业及市场主体,主要以数字经济、科创产业的中小微企业为主,是杭州城市中心楼宇经济中科创企业孵化园的典型代表。
(资料图片)
翠苑街道聚集了众多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过去受限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等原因,综合服务很难全面、深入触达。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2022年7月,杭州市翠苑街道联合兴业银行推出“翠企码”助企平台,推出“找政策、找房子、找服务、找资金、找街道”五大模块,其中,“找资金”板块为企业“牵线搭桥”,为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新解法。
而这仅是金融助力浙江园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4月末,浙江省各类产业园区7178个,占全国近9%;其中,省级及以上经开区、高新区147个,占全国5.23%。近年来,浙江省产业园区以约占全省7%的土地面积,贡献了约40%的税收收入、50%的进出口额、60%的实际外资和70%规上工业增加值。园区类型也各有特色,有的擅长孵化科技型企业,有的是绿色低碳的排头兵,有的是招商引资的桥头堡,而在园区经济发展的背后,金融力量是关键“活水”。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园区金融目前发展空间广阔,已有不少银行正在抢滩布局这一赛道。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将园区金融作为重点布局的五大新赛道之一。截至2022年末,该行园区金融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元,服务园区及驻园客户接近40万户,在全国各级园区设立了超过160家综合性支行。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长三角几大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从招商引资、企业孵化、转型升级等多方面打开金融服务园区经济的“金钥匙”。
孵化型园区:从金融到非金融
小小的一个“翠企码”,成为紧密连接园区、银行、企业的有力桥梁。
天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前入驻杭州翠苑街道,企业就通过翠企码解决了资金问题。“我们去年在翠企码找资金的板块上联系了兴业银行,很快就解决了我们的需求。”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宏介绍。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通过“翠企码”,给天宽科技主体授信额度2500万元,给予企业重要的资金支持。
在“翠企码”构建的“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生态中,银行除了是资金提供方,也逐渐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提供综合化金融、非金融服务。
“比起企业成长后介入,我们更多培养‘青梅竹马’的关系。”翠苑街道区域发展办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联合打造的智能电气技术创新基地里,搭建了7个科技研发平台,引进7个教授团队,目前已经100%投入使用,主要研发方向为智能电气、智能电子、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
作为创新孵化园区,智能电气技术创新基地承载了众多高尖精创业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上是一流的,但是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领域却常常缺乏专业人员,“翠企码”则成为连接人员与资源的桥梁。例如,兴业银行通过“翠企码”平台担任创新基地的创业顾问,为孵化园内的企业、科研团队,提供涵盖资金支持、财富管理、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服务。
“翠企码”的成功实践成为银行搭建园区金融生态的起点。据介绍,兴业银行自主开发的“园区金融生态服务平台”,一方面在园区运营、园企服务等领域加速数字化赋能,另一方面搭建“产业大脑”模块,助力地方政府和园区运营商精准招商。截至今年5月末,“园区金融生态服务平台”已在19个城市、33个园区完成上线或签约。
老牌园区:招商引资阶段新打法
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无锡高新区而言,金融创新正在为园区招商引资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国栋看来,与此前直接招商引资不同,现在招商引资环节中很多优质的科技企业都掌握在VC、PE手中。政府招商团队再怎么忙碌,一年最多看一两百个项目。但投资机构一年看的项目成千上万,通过专业的研报、充分的尽调,可以充分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政府招商引资领域目前和投资机构合作都比较多,可以和头部基金合作成立产业基金,通过基金寻找项目,园区再去为这些项目赋能。”
基于园区招商引资的新变化,金融机构与园区的合作模式也在随之创新。以无锡市新吴区招商引资所需的资金筹措解决方案为例,兴业银行提供了前期配套和后期盘活的产品方案:一方面,通过设立产业基金解决地方国企在项目招引初期建设和后续发展所需资金,满足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业方前期投入资金缺口的双重诉求;另一方面,针对地方国企已完成出资的项目,通过投行创新模式,盘活存量资产。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园区招商阶段介入,也是与园区企业合作“共生长”的起点。
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联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研发及制造的龙头企业,解决了国内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精密检测的“卡脖子”问题。
初创时期,日联科技面临规模小、资产轻、融资难的局面。“当时,支付上游供应商结算方式为小额银票,且支付频率较高,而企业手头上的银票期限、金额与支付需求匹配度不高。”日联科技人士介绍。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高息贴现增加财务成本的困境,兴业银行为其提供了票据池业务,月均笔数5笔以上,业务金额20万~100万元不等,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目前,该企业已完成科创板IPO,兴业银行与日联科技系列企业深度合作,对公司生产经营、人员变动、上下游企业、客户群结构、未来研发项目规划提供了一系列的金融支持。近期还落地了日联科技战略配售业务。
据兴业银行无锡分行方面透露,目前该分行累计服务高新区企业近1400户,授信客户150户,业务融资余额80亿元,其中,实体授信客户145户,融资余额达69亿元。
如何解决痛点
事实上,不论是孵化型的楼宇经济,还是面临转型压力的老牌园区,都面临一定的融资困境。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传统的产业园区金融产品主要源于债权型融资思维,通过资产抵押/质押等方式进行风险把控,但由于产业园区贷款成数低、产权期限短等原因,开发贷等传统融资产品难以满足产业园区发展的资金需求。
“产业园区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传统债权融资周期与产业园区盈利周期不匹配。”他进一步解释,这些都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创新的产品。
“园区+金融”的模式应运而生。“产业园区开发向上金融化、向下运营化已成为共识。”正略研究在研报中指出,产业园区开发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有很强的依赖性。但从实践看,更多的还是局限在融资层面操作。其实产业园区开发与金融的融合是全方位的,从拿地到产品定位、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产品销售、后期资产管理运营,金融的理念和运作应该并且必将贯穿始终。
而这也对参与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在媒体采访中指出,各类园区的发育程度、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园区入驻主体不够,有的园区入驻企业整体经营情况不佳,银行发展园区金融需要根据园区产业情况及入驻主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介入时机和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