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天天热点评!茵曼方建华:618 联想——疫情后遗症和“渠道癌症”

发布时间:2023-06-20 06:22:55 来源:ZAKER科技

【亿邦原创】随着今年 618 步入尾声,汇美集团董事长、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今日在个人账号 " 茵曼老方 " 发布文章《618 联想:疫情后遗症和 " 渠道癌症 "》,对今年 618 的行业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企业在 " 寒冬 " 中变革的方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作为疫情后的首个 618,刷朋友圈、晒排名的没几个。" 面对消费消减、行业略显萧条的现状,方建华在文章中直言," 寒意虽存,春山可望!"

他指出,尽管市场呈现出一些寒意或失重感,但 " 寒冷 " 的时间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显然需要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 老方一直在实践一个观点,‘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危机逆境中重生’ "

" 线上退货高到账底,线下周一至周五没人流。是两个渠道在变革中待解决的重点。" 方建华表示,面对渠道端的 " 癌症 ",未来茵曼将从六个方面入手,追求新的增长。

第一,战略渠道梳理定位,针对渠道差异搭建垂直的组织架构。

第二,加速购物中心占比。" 茵曼今年开店选址,原则上只选目标城市一线商圈的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第三,建晋升通道,加码激励。人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品牌产品方面进行迭代。

第五,决策信息驾驶舱。利用数据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度,变成企业主 / 店主 / 零售商的大脑,成为业务增长的驾驶舱。

第六,组织学习和培训。" 做零售,脚要磨出血,嘴要磨破皮,脑子要迭代。"

以下是文章全文,亿邦动力经授权编辑转载:

作为疫情后首个 618,刷朋友圈、晒排名没几个。大家更关注 " 经济回暖、消费复苏 " 究竟能在这一场 " 年中大考 " 后能留下什么?今后经济环境和消费市场怎么走?

过去三年,很多公司积蓄的增长动能被透支,或被冲垮。对于消费者,三年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深刻记忆,使得大家花钱更为理性。

普遍消减消费的结果,让人感觉到行业萧条。比如,失信人暴增,身边一些人住房被拍卖;互联网大厂裁员;就业严峻形势蔓延至大学生,很多人选择降维就业。

一部分对未来预期有所警惕的人,最大的担心,是我们会不会再次走向一次危机?但个人觉得,寒意虽存,春山可望!尽管市场也许会有一些寒意或失重感,但相信 " 寒冷 " 的时间也不会一直持续悲观下去。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显然需要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老方一直在实践一个观点," 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危机逆境中重生 ",2024 年甚至更长时间,大家依然面临新形势下 " 重生 "。

无论是社会、企业抑或是个人,需决心解决老旧问题。简而言之:不破不立!尤其是在市场境遇不好时,线上线下渠道存在的一些 " 癌症 " 现象和问题,会被成为矛盾卡点,这些需要在变革过程中得到解决。

线上 " 癌症 " :退货高到账低

平台带着商家冲 GMV 固然是好的,但也带来了顽症— 平台到账率已经跌到四成。这里面是促销策略游戏,还是平台唯 GMV 第一导向,还不得而知。但如果这个 " 癌症 " 得不到克制,商家等于是卖了个寂寞。

每个平台都热衷于为 GMV 规模,不惜代价的 " 打激素 ",以至于过度推崇退货便利性,把成本转移给商家,推高退货率。

良性经营的循环一旦被打破,可能会变相鼓励低质量的竞争。对商家而言,有质量的成交,才是经营用户的根本。

线下 " 癌症 " :周一至周五没人流

购物中心在几个时段销售很淡,周一到五,以及每天上午 10 点到 18 点左右,商场里面销售导购比逛商场的客户还多,产出极低。客流淡的时段,如何破?有好建议请留言老方。

接着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反省。

零售那么卷,还能不能增长?

增长压力来源,有几个方面:

1、市场份额结构转移。线上线下各个渠道份额都变了。新场新平台消费入口增多,抖音、得物、小红书…都能成交。

2、用户对消费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原来电商追求 " 性价比 ",现在追求 " 质价比 ",追求更高价值和精神满足感。

3、营收和经营成本不成正比。人工、税费、租金水电… 硬成本高。企业利润率低的,卖多亏多。

再谈谈,怎么组织搞增长?

今年在做的几件事:

1)优化组织机制,选人和激励机制。2)渠道战略纠偏,确保执行不变形。3)看市场选铺位,开直营店标杆店。4)签了李一桐做品牌代言;5)学习、培训、上课。6)思考明年三年增长战略、路径。

第一、战略渠道梳理定位,针对渠道差异搭建垂直的组织架构。从产品开发企划到销售运营一条链路一杆子到底。

战略新业务或新渠道,选用领导者,首要解决一条,他是否具备调配资源的能力和决策权,否则等于慢性自杀。

第二、加速购物中心占比。茵曼今年开店选址,原则上只选目标城市一线商圈的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至今,仅广东已经开业有广州美林天地,广州南沙万达、深圳 COCOpark,目标是直营开到 100 家,直营加联营计划新开 200 家以上。

以前有的联营商退出了一些好场。后来发现,这些店铺没经营好,核心是在人身上。原来零售靠努力加运气,现在零售,靠品牌力影响力,和产品力组织力。

所以,今年接手了一些重点商圈场子。对店长人选、经营问题重新复盘,调整到位,业绩提升立竿见影,翻 2 倍多。

购物中心选址,我们以前也踩过坑。追求效率第一,没去现场,靠远程评估。选址蹲点数人流,跟购物中心打听楼层销售;以为场子旺就一定是好场子。结果发现 " 数据评估 " 很好的场,也有卖不动的。

后来,十几个城市跑了一遍,去一些门店和购物中心。发现零售是现场有神灵,问题答案也在现场。通过走现场动线,观察平时和周末餐饮人流,铺位稳定性,访谈等得到很多客群习惯的变化规律。

第三、建晋升通道,加码激励。人是第一生产力。再好的场子,没有精细化运营团队或合作伙伴,终究走不久。

所以这两年,重新搭建了人才成长通道。比如今年推出 " 店长合伙人计划 ",让店长从销售管理者变成经营者,变成 " 老板娘 ",拿到百万奖金。 ( 店长应聘可私信)

对业务制定增量激励考核规则、业务 PK 机制,令高贡献者享有高待遇、高福利、高奖励;在不同业务线之间,既形成你追我赶,又能相互学习的氛围。

第四、品牌产品方面迭代。产品上,品质、工艺全面迭代,并推出文艺通勤系列,增强优势品类地位。品牌建设上,在推出 " 舒适棉麻穿茵曼 " 价值主张的同时;先后邀请了张佳宁,李一桐做代言人。

全面推行茵曼门店 5.0 新形象,打造 " 引人入店 " 新空间,让客户逛店体验更舒适。

销售方式也升级,制定新的赋能计划,将总部成熟的直播 + 私域 + 线上等销售方式与门店进行打通。

第五、决策信息驾驶舱。利用数据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度,变成企业主 / 店主 / 零售商的大脑,成为业务增长的驾驶舱。

全套自研的 IT 系统,涵盖商品、BI 等从设计到销售全链路,利用系统搭建起门店和线上渠道销售流程、标准化。信息系统驱动改变,成为业务抓手,才有价值。

第六、组织学习和培训。过去内部开办了管理层研修班,专业学习班,疫情后停摆了一段时间;今年内部发起读书学习。老方会推荐一些书给大家读,然后同学们推荐一些给我读;再会进行测验,看装到肚子有几分。

今年新开了 " 店长训练营 ",总部统一打磨输出课程培训体系,结合店铺实操训练,打通选人、留人、带人的流程机制。

今年重新复盘了终端人才成功模型、维度、方法、流程,更有利于快速上手复制迭代,让零售变得更简单。

最后还想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初入职场新手,成功卖给我 20 万元课程 "。

6 月初,我遇到一位大学刚毕业的课程销售顾问。她先后来了我们公司三次,每次等 2 个多小时。在我从另一栋楼返回办公室路上,她走过来表示要送我一本书,还附上一封写给我的信,邀请我去参加他们 EMBA 课程。随后,我请同事联系她,了解到课程内容。

一来二回的,我发现她很执着也用心,送的那书也非常契合我的一些思考,恰好我十几年前还听过书作者的课程。

听说,她前一天就来过公司,她还告诉我同事,自己刚进入公司不久有些地方解答不一定全面,她可以请自己上司亲自上门拜访答疑。

整个课程销售过程环环相扣,运用的销售方法技巧到位有效,而且始终能抓到如何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关键点。

后面我发现这家培训机构还是一家上市公司,年利润一个亿左右,这在教培领域很了不起;起码说明课程价值有公信力。

这个事例背后我看到的启发:

一个新手课程顾问,公司输出成熟培训体系,让新人在向客户销售过程中做到有流程、有方法,以为客户提供价值为导向。

最终我决定向这位 " 初出茅庐 " 课程顾问购买 10 余人的培训名额,约 20 万课程费。

总结心得: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成功是设计出来的。所有无知都是认知上的盲区,都是思维的局限。做零售,脚要磨出血,嘴要磨破皮,脑子要迭代。

上一篇:长沙民政职院商学院:资助服务暖人心 乡村振兴显担当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