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集团,这个曾经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排名第一、拥有上千家经销商、第一家IPO的经销商集团,如今将面临退市的命运。
尽管我深知,世界上任何人和事物都将经历成、住、坏、空的历程,一家公司从成立伊始,其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死亡。可是当真有一家曾经辉煌的公司,在别人还活得好好的时候,短时间内从高峰跌入谷底,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可以说,我见证了庞大整个发展的历程。1994年,我开始在新华社从事汽车报道的时候,庞大的前身冀东机电刚起步,记得它们在当时北京第一家汽车交易市场——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东大厅租了一个3x2平方米的格子间卖车;2003年,我到奇瑞分管销售时,它们在北京、河北开了好几家奇瑞4S店;后来,我回到北京在中进汽贸工作时,也与它们经常交流,那时,庞大的发展已渐入佳境、如日中天;再后来,庞大开始出现困境,这期间我也与其管理团队有不少交流。
【资料图】
我始终认为,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企业家,富有进取精神、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架子不大。可为什么最后将庞大弄到如今的结局,三年前破产重整,他自己净身出户,三年后深商集团接手,雪上加霜,直接奔着退市而去?
我认真想了想,总结了一句话:敢闯敢干,就是一个加速器,顺势而为时,可以将企业快速推向巅峰,逆势而行时,可以让企业快速跌入深渊。由此可见,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
想当初,庞大起步到上市时,大势有两个:一是中国汽车巿场高速增长。1992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到庞大上市后的第一年的2012年,年销量增长至近2000万辆,二十年增长了20倍,之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二是4S店模式从起步期、成熟期进入黄金期。庞大的发展抓住了这个最好的时代,敢闯敢干,一方面,抓紧时间开设4S店,特别与斯巴鲁合作,将同一品牌的4S店发挥到极致,作为北方区总代理,开了84家4S店;另一方面,率先在商用车领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一时也做得风生水起。
等到庞大上市时,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空间其实已经不大、4S店模式盈利能力已开始下滑。此时的庞大,应该采取收缩聚焦战略,逐步卖掉中低端4S店,像中升一样,抓住消费升级的结构性机会,将4S店业务转向高端品牌,同时尽量控制每个4S店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而上市时资金超募的庞庆华激情四射,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数量规模和销售规模,收购、自建了大量中低端4S店。不仅如此,还大量买地建店,造成短贷长投,导致资金越来越紧张。
与此同时,上市将庞大敢闯敢干时带来的坏毛病放大了!这个坏毛病是什么呢?就是不守规矩。市场不成熟的时候,没上市的时候,一些行为不太规范,有时还可能勉强混过关,而上市后,责任感应该增强,这些行为应有所收敛,尽量合规,带头守规。而庞大上市后,又是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是2017年遭到证监会严厉处罚,银行集中抽贷,多米诺骨牌随之倒下,2019年庞大被迫破产重整,庞庆华净身出户。
深商集团等庞大重整方也是敢闯敢干,他们显然也没有看清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这个大势是什么?就是新能源汽车巿场快速崛起,燃油汽车巿场急剧萎缩,4S店模式进入加速下滑的通道,所以,他们也无力回天,只能靠出卖优质资产度日。
庞大的教训是深刻的,那么,面对未来,汽车经销商集团究竟该怎么办呢?出路在哪里?
这是最近一年来多名汽车经销商集团老总向我提出的问题,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想专门就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谈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总的思路是:调整心态,以变应变。所谓调整心态,就是经销商集团要认清,过去赚大钱的时代过去了!以后,要靠精耕细作过日子了。
所谓以变应变,就是策略上要顺应时代做出调整:
一、有退有进。说到底,通俗地讲,汽车经销商的业务就是一个“傍大款”的业务,谁能未来在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强者,你就做他的经销商,应该不会有错。你认为没有前途的品牌,抓紧关掉,你认为有前途的品牌,抓紧与他们合作,退谁进谁,这就要看老板的战略眼光。
二、与厂家合作尝试开展“专属使用权销售”业务。我们过去这么多年,汽车销售都是围绕“所有权销售”在做文章,未来我觉得“使用权销售”还会有成长空间。
“使用权销售”,包括什么呢?带人的出租车、网约车和不带人的汽车租赁、融资租赁等,都属于“使用权销售”的范畴。
我这里所讲的“专属使用权销售”业务,指的是针对个人用户的融资租赁业务。简单地讲,用户自己在经销商店里挑好一辆车,车的产权仍在经销商名下,他开走用三至五年,根据约定的使用用途,每月付一笔钱,到时候将车还回来即可,当然,也可以选择付了尾款把车买走。这一业务与汽车租赁中的长租业务略有不同的是,车是用户自己选的新车,单月租金比长租低很多。目前,这一业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成熟。
开展这一业务,涉及到新车销售、金融、保险、维修、保养、二手车处置等全链条多个方面,考验的是现在的经销商综合业务能力,特别是风险管控能力、低成本融资能力、车辆残值管理能力。不过,现有经销商虽有开展的基础,但需汽车厂家大力支持,包括银行的配合。如果有汽车厂家已意识到这一业务的重要性,有意愿开展,经销商可以抓住机会,与厂家共同尝试一下。
我相信,随着汽车巿场越来越成熟,这一业务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